引领区意见发布两年来, 浦东新区制定的实施方案中共有450项任务,目前已经取得成果或者突破的达到了413项,大约占总量的91.8%,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落地。
7月10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是强化“四大功能”的主战场,接下来要重点围绕“四大功能”集聚要素,紧扣“四大功能”发展产业,聚焦“四大功能”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引领区建设一直在路上。”朱芝松表示。
(资料图片)
强化“四大功能”的主战场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开发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两年来,浦东挺进改革深水区,探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承诺制注销、强制注销等新一批商事制度改革,推出文体旅“一证通”、环评排污“两证合一”等首创性改革,制定全国首个地方船供物料产品领域代码标准体系,首创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
同时,浦东持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建立全国首个支持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的“离岸通”平台,设立“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东南亚分中心、东亚分中心,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
此外,浦东还初步构建了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目前已经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16部浦东新区法规,今年第一部浦东新区法规将于8月15日正式生效。在上海市的法规中也已经制定了2部浦东新区专章,浦东新区制定了16部管理措施。
一系列的改革、开放、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2022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占上海全市的比重达到35.9%。
接下来,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强化“四大功能”的主战场。浦东也将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朱芝松表示,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浦东重点是要按照《意见》要求,增强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战略要素的配置能力。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市场运作能力的高能级企业和机构,支持再保险“国际板”等功能性平台强化国际服务功能,在便利资金、人才、数据等跨境流动上进一步深化探索创新。比如人才方面,浦东将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创新吸引和集聚世界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健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全链条培养使用体系,为外籍人才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
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关键是抓好“从0到1到1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浦东将一手抓创新源头,服务保障14个大科学设施建设和运营,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用好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和国家自然基金会联合建立的自然区域创新联合基金,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一手抓创新转化,进一步优化创新孵化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四大体系协同并进。
浦东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已经设立了三支引导母基金,“我们有一个预计,未来三年内通过引导基金的设立要引导、吸引、撬动大约1000亿元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朱芝松表示。
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一方面要在规模上引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并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引领,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在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关键材料、特种试剂、核心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基础模型等关键环节加大布局和支持力度,夯实产业基础。
在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方面,软硬并重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硬的方面重点是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全力保障小洋山北作业区、浦东国际机场四期、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软的方面重点是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并且提升走出去发展竞争力。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10周年,朱芝松表示,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开放实施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外资准入、市场开放、人才引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制度创新、离岸金融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深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当前的重点是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公平竞争、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加大探索力度。我们将深入把握国际规则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制度体系。”朱芝松表示。
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作为第一个自贸区,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吴伟平表示,对文件发布中的一些举措,浦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比如,若干措施中提出,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浦东新区首批订单已经下单,预计9月份完成首批进口。
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将提升到7500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浦东主要的经济指标持续上扬。1-5月,浦东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70亿元、增长49.9%;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385亿元、增长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681亿元、增长37.1%。
目前,浦东已初步构建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硬核产业为支撑、新动能不断涌现的3+6+X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浦东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5%。
其中,三大先导产业正在加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集成电路构建形成了从EDA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先进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链条产业体系;生物医药构建形成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直至量产上市的全周期创新高地;人工智能在浦东已构建形成了基础研究、创新孵化、品牌集聚、制度支撑的全要素生态优势。
2022年,浦东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超过2200亿元、3300亿元、1200亿元,约占上海全市(集成电路)75%、(生物医药)40%、(人工智能)40%。
一批重磅创新成果在浦东诞生,两年中,新上市6款一类新药、7款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起浮出坞,全球最大江海联运型LNG船、中国首艘全球最大型2.4万TEU集装箱船建成交付。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表示,浦东新区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持续提升浦东六大硬核产业(“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能级,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今年的产业规模将提升到7500亿元以上。同时也将聚焦“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抢先成势。
为了下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李慧表示,重点计划加大四方面的供给:
一是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法规措施实施,推动数据要素、无人驾驶管理等法规措施出台,推进数据交易所、人类遗传服务站等重大平台运行,为产业发展构筑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二是高质量的空间供给。既要加大新增产业用地的供应量,更要综合施策盘活释放存量产业空间,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三是高效率的金融供给。充分用好引领区产业引导母基金,探索优化创投体系,促进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四是高能级的服务供给。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聚焦人才、创新、融资等需求,系统集成、优化完善全链条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当好“店小二”,让企业在浦东安心发展。
目前,高能级基础科研力量加速汇聚浦东,3个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基地落地建设,已建、在建、拟建的大科学设施达到14个。李政道研究所、张江数学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机构相继落地。新建市级科技产业类重大工程项目30个。
“面向未来,浦东在科创策源上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李慧表示,浦东将重点围绕创新引擎的各个环节统筹发力,概括来讲可能要做四件事:
一是激发创新的动力源。依托浦东新区人才“明珠计划”等政策,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层次科研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畅通创新的高速路。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继续先行先试,推动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国自然等机制进一步深化。同时将优化完善浦东的国资创投体系,聚焦投早投小投未来,为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炮弹。
三是夯实创新的强阵地。将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的一体化布局,推动实体孵化和投资孵化的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我们将努力打造10家高峰孵化器和100家高原孵化器。
四是打造创新的共舞台。浦东将坚定创新的国际国内双向链接,加强国内科技合作,吸引更多海外科技人才来浦东干事创业,推动更多机构来浦东创新发展。同时,为多层次企业梯度培育提供政策支持等全方位举措。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